如何利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实现预算调整?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预算调整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如何利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实现预算调整,成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利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实现预算调整。

一、明确预算调整的原则和范围

  1. 原则

(1)合法性原则:预算调整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2)真实性原则:预算调整必须真实反映财政收支状况。

(3)科学性原则:预算调整必须科学合理,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4)透明度原则:预算调整过程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1. 范围

(1)预算编制调整:对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

(2)预算执行调整: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

(3)预算决算调整: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修正。

二、建立预算调整的流程

  1. 提出预算调整申请

(1)预算执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预算调整申请。

(2)预算执行单位将调整申请报送上级财政部门。


  1. 审核预算调整申请

(1)上级财政部门对预算调整申请进行审核。

(2)审核内容包括:调整依据、调整内容、调整金额等。


  1. 审批预算调整申请

(1)上级财政部门对审核通过的预算调整申请进行审批。

(2)审批内容包括:调整依据、调整内容、调整金额等。


  1. 实施预算调整

(1)预算执行单位根据审批结果,对预算进行调整。

(2)调整后的预算应重新编制、执行和决算。

三、利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实现预算调整

  1. 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1)根据国家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2)评价体系应包括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绩效评价方法等。


  1. 实施预算绩效评价

(1)预算执行单位按照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2)评价结果作为预算调整的重要依据。


  1. 利用绩效评价结果进行预算调整

(1)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针对问题,提出预算调整方案。

(3)将预算调整方案报送上级财政部门审批。


  1. 监督预算调整实施

(1)上级财政部门对预算调整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2)监督内容包括:预算调整方案的执行情况、调整效果等。

四、加强预算调整的监督与问责

  1. 加强预算调整的监督

(1)上级财政部门对预算调整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2)监督内容包括:预算调整申请、审批、实施等环节。


  1. 完善预算调整问责机制

(1)对预算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对预算调整效果不佳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总之,利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实现预算调整,需要明确预算调整的原则和范围,建立预算调整的流程,加强预算绩效评价,以及加强预算调整的监督与问责。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猜你喜欢:项目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