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测绘成就

我国测绘事业自1950年起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基础测绘体系的建立

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坐标系统和重力测量系统。

建立了由5万多个点组成的全国天文大地网和总长度23万公里的精密水准网、国家重力网、全国卫星多普勒定位网。

布设了由2500多个点组成的国家高精度GPS空间定位网。

重大测绘工程

完成了中蒙、中印、中巴、中尼、中缅、中俄、中朝、中越等国境线和多国行政区域界线的勘界工作。

实施了西部测图工程,填补了我国西部地区1∶5万地形图空白。

完成了海岛(礁)测绘一期工程,摸清了我国海岛(礁)数量、位置和分布,填补了海岛(礁)地理信息数据空白。

科技创新与装备国产化

研制了卫星摄影仪、卫星激光测距仪和卫星多普勒接收机,并已投入实际应用。

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测绘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包括1:50000(部分地区1:100000)比例尺的测图工作,以及正在进行的1:10000比例尺测图工作。

在摄影测量技术上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并正在研制解析测图仪、正射投影仪。

测绘保障服务

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测绘成果服务,为大庆油田和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利用、规划建设提供了完善、及时的测绘保障。

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为重建唐山提供了重要的测绘保障。

开发了200多个基于基础地理信息的管理系统,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法制建设与行业监管

初步建立了测绘法律法规体系,统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全面规定了测绘工作的管理体制、基础测绘、市场准入、成果管理、法律责任等。

国际合作与重大测量事件

与尼泊尔合作测量珠穆朗玛峰高程,并宣布其高程为8848.86米。

完成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测绘基准站改造,实现基准站网的自主可控。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地理信息产业挺立“互联网+”前沿,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测绘地理信息以主动作为、不可或缺之姿,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测绘事业从传统模拟测绘向数字化、信息化测绘的转变,并在法律、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全面进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