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图测绘官职
古代地图测绘的官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地官司徒:
这是夏、商、周三代设置的官职,专门负责全国地图的管理。据《晋书》、《周礼》等文献记载,地官司徒不仅负责地图的编制,还涉及土地、人民等的管理,是古代测绘工作的核心官职。
大司徒:
在夏、商、周三代,大司徒也参与地图的管理,与地官司徒共同负责测绘工作。大司徒的职责包括掌握邦国的土地和人民数量,以辅助国王安抚邦国。
职方郎中、员外郎:
唐朝时期,职方郎中、员外郎负责天下地图及城隍、镇戍、烽侯的数,辨别邦国、都鄙的远迩及四夷的归化者。他们每三年一造地图,并与板籍一同上省。
土训:
在夏、商、周三代,地方上派土训管理地图,这也是专门管理地图的官职。
鸿胪:
在唐朝时期,鸿胪负责接待番官,并讯问其本国山川、风土,为图以奏,副上于省。鸿胪也涉及地图的编制和汇报。
夏禹:
夏禹在治水成功后,命令工匠将铜器铸成九鼎,并刻上有九州的山川、草木、道路以及禽兽的分布情况,形成了古代的原始地图—九鼎图。虽然这并非一个官职,但夏禹在地图编制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
这些官职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地图测绘的重视,以及在这一领域所设立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地图不仅是地理知识的记录,更是国家统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