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投标投诉处理中的投诉人举报奖励有哪些规定?

在我国,招标投标投诉处理是维护招标投标秩序、保障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处理投诉过程中,为了鼓励公众参与监督,提高投诉处理效率,我国对投诉人举报奖励制定了一系列规定。以下将从奖励范围、奖励标准、奖励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奖励范围

  1. 投诉人举报的违法行为

投诉人举报的违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委员会成员等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委员会成员等违反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的行为;

(3)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委员会成员等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1. 投诉人举报的涉嫌犯罪行为

投诉人举报的涉嫌犯罪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

(2)招标投标活动中的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公文、证件、印章等犯罪行为;

(3)招标投标活动中的其他涉嫌犯罪行为。

二、奖励标准

  1. 奖励金额

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投诉人举报的违法行为,经查实后,对投诉人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奖励金额由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举报内容、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影响等因素确定。


  1. 奖励比例

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奖励金额一般不超过违法所得的30%。对于重大违法行为,奖励金额可以适当提高。

三、奖励程序

  1. 投诉人提出举报

投诉人应当向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1. 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受理

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投诉人举报后,应当及时受理,对举报内容进行审查。


  1. 调查核实

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对投诉人举报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对涉嫌犯罪的行为,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1. 奖励决定

调查核实后,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举报内容、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影响等因素,决定是否给予投诉人奖励,并确定奖励金额。


  1. 发放奖励

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在决定给予投诉人奖励后,应当及时将奖励金额发放给投诉人。

四、注意事项

  1. 投诉人应当提供真实、准确的举报信息,不得捏造、歪曲事实。

  2. 投诉人举报的违法行为应当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不得以个人恩怨、报复为目的。

  3. 投诉人举报的违法行为应当属于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的管辖范围。

  4. 投诉人举报的违法行为应当具有可查性、可操作性。

总之,我国对招标投标投诉处理中的投诉人举报奖励制定了一系列规定,旨在鼓励公众参与监督,提高投诉处理效率。投诉人应当积极行使监督权,共同维护招标投标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猜你喜欢:人力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