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做测绘的人员

古代做测绘的人员包括:

张衡(78年—139年),东汉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他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张衡发现地球是圆的,并沿南北极轴旋转,黄道是太阳运行轨道,与赤道交角为24度,为天文大地测量和大范围的地图测绘提供了理论基础。

裴秀(224年—271年),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他编制了《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并提出了著名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沈括(1031年—1095年),宋代著名科学家。他在天文、地理、测绘、仪器制造诸领域均有杰出贡献,编绘了“二寸折一百里”(相当于1:90万比例尺)的《天下州县图》,并首次把全部相邻州县间的方位和距离,以数据文字形式记寻编册。他还发明和发展了许多精密易行的测量技术,如用分级筑堰静水水位方法测量了汴渠400多公里沿河段的高差;用水平尺、干尺和罗盘测量地形,并在世界上最早发现了磁针偏角。他制造的地图模型,是我国制图史上有记载地图模型的创始。他的不朽著作《梦溪笔谈》,是我国古代少有的百科全书之一。

,传说中的中国古代治水英雄。在治水过程中,他采用“左准绳,右规矩”的方法测量远近和高低,并铸造了九鼎图,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原始地图。

周公旦,西周初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河南颖川阳城建立了土圭测景台,并勘测绘制了洛邑地图献给成王。

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水工。他主持建造了郑国渠,这是中国四大古渠之一。

徐伯,西汉时期的水工。他主持开挖了漕渠,为长安城运送粮草发挥了重要作用。

宇文恺,隋朝时期的著名建筑家。他勘测、设计建成了大兴城(今西安),并在设计大型宫殿建筑时使用了比例尺。

贾耽,唐朝中期的宰相和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在长安的十年间,创制了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覆矩等大型天文观测仪器。

这些古代测绘人员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和测量技术,为中国测绘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