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设计要点是什么
道路景观设计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功能性与美观性并重
道路不仅要满足运输通行的功能,还要具有赏心悦目的外观和流畅的线形,与周围环境融合和谐,成为大自然与人工构造物相结合的风景组成部分。
自然与人工的融合
在道路规划选线时,应尽可能创造通过地区视野的多样性和开阔感,利用最美好的沿途景观资源,并与周围山水自然景观融成一体,避免单调与枯燥。
适应自然地形
道路要尽可能利用与适应自然地形、地貌,防止大填大挖村庄、切割房屋,在线位选择、线形设计、方案比选时,应认真思考如何适应与融合于当地地形环境。
三维空间外观
道路应具有从旅客与驾驶人的角度来观看优美的三维空间外观,线形顺畅、柔和、连续和充分的预知感,避免扭曲与别扭、断续或突变、剧变的感觉。
可持续性与环境保护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道路应具有充足用地宽度,以适应交通设施发展的需要。整体结构应稳定、整洁、美观,坡顶与坡脚应做成舒缓的圆弧形坡,防止冲刷土壤。同时,保护道路用地范围与周边地形及植被,减少修路与用路行为对自然与道路的破坏。
多元性与多主体性
道路景观是由自然与人工的、静态的与动态的、平面的与立体的各种复杂元素构成。评价主体不同,评价的原则和出发点必有显著差别,如观赏者、旅行者、经营者、投资者、沿线居住者等。
景观节点的设计
合理设计景观节点,形成一个有序的景观序列,每个节点应如珍珠般嵌在景观走廊里,形成壮观的效果。例如,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设计可以借用周边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提升景观质量。
智慧管理与公众参与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绿化区域进行智能灌溉、病虫害监测等,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同时,鼓励社区居民参与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反映民众需求,增进公众参与度。
这些技术要点综合了功能性、美观性、自然融合、环境保护、多元评价、景观节点设计以及智慧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创造既美观又实用的道路景观,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