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国标对颗粒抗老化性有何规定?

机制砂国标对颗粒抗老化性有何规定?

一、背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混凝土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而混凝土中使用的砂子作为主要原料之一,其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因其环保、资源丰富、性能稳定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机制砂的颗粒表面粗糙,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导致颗粒表面发生老化现象,进而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因此,我国对机制砂颗粒抗老化性进行了明确规定。

二、机制砂国标概述

我国对机制砂的检测和评价标准主要依据《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和《建筑用机制砂、石屑》(GB/T 25176-2010)等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对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石粉含量、氯离子含量、碱活性等指标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颗粒抗老化性是评价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颗粒抗老化性规定

  1. 定义

颗粒抗老化性是指机制砂颗粒在受到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影响后,仍能保持原有性能的能力。在国标中,颗粒抗老化性主要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价:

(1)颗粒表面粗糙度:颗粒表面粗糙度越大,抗老化性越好。

(2)颗粒耐磨性:颗粒耐磨性越好,抗老化性越好。

(3)颗粒耐腐蚀性:颗粒耐腐蚀性越好,抗老化性越好。


  1. 检测方法

国标中规定了以下检测方法:

(1)颗粒表面粗糙度检测:采用显微镜观察法,测量颗粒表面的平均粗糙度。

(2)颗粒耐磨性检测:采用耐磨试验机进行试验,测量颗粒在一定载荷下磨损量。

(3)颗粒耐腐蚀性检测:采用浸泡试验法,将颗粒浸泡在一定浓度的腐蚀性溶液中,测量颗粒质量损失。


  1. 技术要求

国标对颗粒抗老化性提出了以下技术要求:

(1)颗粒表面粗糙度:根据不同用途,要求颗粒表面粗糙度在规定范围内。

(2)颗粒耐磨性:根据不同用途,要求颗粒耐磨性达到规定标准。

(3)颗粒耐腐蚀性:根据不同用途,要求颗粒耐腐蚀性达到规定标准。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对机制砂颗粒抗老化性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确保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性能。在选购机制砂时,应关注颗粒抗老化性指标,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同时,机制砂生产企业应加强生产工艺控制,提高机制砂颗粒抗老化性,以满足市场需求。

猜你喜欢:废旧电池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