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测绘技术的发展

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发展节点和成就:

1950年起

建立了国家大地网、国家水准网、国家基本重力网和卫星多普勒网。

对国家大地网进行了整体平差,参与平差的点数约5万个,观测值达30万个。

完成了一等水准测量约93000公里,国家基本重力网包含约40个基本重力点和百余个一等重力点。

研制了卫星摄影仪、卫星激光测距仪和卫星多普勒接收机,并投入实际应用。

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包括1:50000和1:100000比例尺的测图工作。

1978至2000年

经历了两次重大技术革命,1978年开始的10年为恢复与调整时期,重点在于模拟测绘技术的数字化改造。

20世纪90年代,应用计算机、卫星定位、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对传统测绘技术进行改造,建立了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

全数字化测图系统、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等新型技术装备相继问世,测绘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21世纪以来

测绘技术从模拟测绘、数字测绘发展到了信息化测绘阶段,强调数据采集内容的多元化和专业化。

实现实时有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测绘地理信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影响力日益上升。

近年来

2018年以来,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进入以转型发展为特征的新阶段,自然资源部建立健全新体制下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制。

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取得重要成就,如中尼首次联合精确测定珠穆朗玛峰新高程8848.86米。

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全面建成,向全社会提供厘米级实时导航定位服务。

国产卫星遥感影像自主保障率达90%以上,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保持按年度动态更新。

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达7524亿元,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未来展望

测绘技术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展,包括环境监测、气象预警、交通安全等领域。

测绘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基于人工智能的测绘算法和激光雷达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测绘的精度和效率。

数据共享和开放将成为趋势,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和质量。

国际化竞争将加剧,中国的测绘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人才培养将更加重要,以应对行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

综上所述,我国测绘事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未来将继续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