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计算确定机制砂级配?
在建筑工程中,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级配、稳定的性能和较低的成本,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中。然而,要确保机制砂的质量和性能,关键在于其级配的合理性。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计算确定机制砂的级配。
一、机制砂级配的定义及重要性
- 定义
机制砂级配是指机制砂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通常用累计筛余曲线来表示。级配良好的机制砂应满足以下条件:
(1)级配曲线应接近正态分布,颗粒粒径分布均匀;
(2)级配曲线的峰值应位于标准砂的粒径范围内;
(3)级配曲线的宽度应适中,不宜过宽或过窄。
- 重要性
机制砂的级配对其在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级配可以保证以下效果:
(1)提高混凝土、砂浆的强度和耐久性;
(2)降低混凝土、砂浆的干缩变形;
(3)改善混凝土、砂浆的工作性能;
(4)节约水泥等原材料。
二、确定机制砂级配的计算方法
- 确定目标级配
首先,根据工程需求和相关标准,确定机制砂的目标级配。例如,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标准规定,0.1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大于5%,0.3mm以下颗粒含量不大于15%,0.6mm以下颗粒含量不大于30%,1.18mm以下颗粒含量不大于60%。
- 确定筛分方案
根据目标级配,设计合适的筛分方案。筛分方案包括筛网尺寸、筛分层数等。通常,筛分层数为4-6层,筛网尺寸为0.15mm、0.3mm、0.6mm、1.18mm、2.36mm、4.75mm、9.5mm等。
- 采集试样
按照筛分方案,采集机制砂试样。试样数量应符合GB/T 14684-2011标准的要求。
- 筛分试验
将采集的试样进行筛分试验,记录各筛孔的筛余量。筛分试验应按照GB/T 14684-2011标准进行。
- 计算级配
根据筛分试验结果,计算各粒径颗粒的累计筛余百分比。计算公式如下:
累计筛余百分比 = (筛余量 / 试样总量)× 100%
- 绘制级配曲线
以累计筛余百分比为纵坐标,以粒径为横坐标,绘制级配曲线。
- 评估级配
将绘制好的级配曲线与目标级配曲线进行对比,评估级配的合理性。若级配曲线接近目标级配曲线,则认为级配良好;若级配曲线与目标级配曲线偏差较大,则需调整筛分方案或原料。
三、注意事项
确保试样采集的代表性,避免因试样问题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筛分试验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计算级配时,注意单位换算,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评估级配时,综合考虑工程需求和标准要求,避免单一指标评价。
总之,通过计算确定机制砂级配是确保机制砂质量的关键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工程需求和标准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筛分方案,采集试样,进行筛分试验,计算级配,评估级配,从而确保机制砂的质量和性能。
猜你喜欢:溶剂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