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千年古运河的简介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运河的主要分支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人工运河之一。它起始于中国的首都北京,贯穿了河北、天津、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多个省市,最终汇入了中国的七大水系之一——钱塘江,在美丽的杭州市注入大海。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水系。这条运河的开凿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
杭州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南起点,古运河穿城而过,千年历史文化蕴藏于此。京杭大运河长江以南的河段,地跨苏南、浙北,长323.8公里,俗称江南运河。其中杭州段北起塘栖,南至三堡,长约39公里。江南运河的开凿,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据《越绝书·吴地传》记载,吴越争霸时期的“百尺渎”即为沟通太湖和钱塘江的人工水道。秦统一六国后,开通了从今嘉兴至杭州通钱塘江的陵水道。隋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南北大运河、拓浚江南河。至此,大运河杭州段基本成型。唐代杭州城内外河道已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五代十国吴越国专设“都水营田司”“撩浅军”管理运河水利事务。宋室南迁,江南运河为国脉所系,杭州及周边运河网的开拓治理得到了朝廷的直接管理。元末张士诚称雄江南,为方便军船往来苏杭,开武林港口至北新桥、又南至江涨桥的河段,名曰“新开河”。明朝,新开河由杭州辐射周边的航道基本定型。
京杭大运河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它不但担负着朝廷运送漕粮、官盐的任务,也承担着南北商贸运输。其触角所及给当地带来了繁荣兴盛,尤其把河流流经的各山间盆地连接起来,运河经济刺激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形成了沿运河线的城市群落。大运河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中国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也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沿着京杭大运河,可以感受到中国古老文明的魅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