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合同,绩效工资如何计算?

在我国,解除劳动合同是一个相对常见的情况,无论是员工主动离职还是用人单位因故解除合同,都会涉及到员工的绩效工资计算问题。绩效工资作为员工工资的一部分,其计算方式往往与员工的绩效表现密切相关。那么,当合同解除时,绩效工资应如何计算呢?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绩效工资的定义及构成

绩效工资是指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成果等因素,给予员工的一种奖励性工资。它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

  1. 基本工资:员工的基本工资,即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固定工资部分。

  2. 绩效奖金: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按照一定比例或标准计算的奖金。

  3. 津贴补贴:包括交通补贴、通讯补贴、住房补贴等,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和单位规定确定。

二、合同解除时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

  1. 正常解除合同

(1)员工主动离职:员工在合同期内提出离职,且单位同意解除合同,此时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如下:

①计算离职前一个月的平均绩效奖金,乘以剩余工作月数,得到应发放的绩效奖金。

②计算离职前一个月的平均津贴补贴,乘以剩余工作月数,得到应发放的津贴补贴。

③将上述两项相加,即为员工应得的绩效工资。

(2)单位解除合同:单位因故解除合同,此时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如下:

①根据合同约定,计算员工在合同期内应得的绩效奖金。

②根据合同约定,计算员工在合同期内应得的津贴补贴。

③将上述两项相加,即为员工应得的绩效工资。


  1. 非正常解除合同

(1)员工被迫离职:单位违法解除合同,导致员工被迫离职,此时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如下:

①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

②根据合同约定,计算员工在合同期内应得的绩效奖金。

③根据合同约定,计算员工在合同期内应得的津贴补贴。

④将上述三项相加,即为员工应得的绩效工资。

(2)单位违法解除合同:单位违法解除合同,导致员工被迫离职,此时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如下:

①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

②根据合同约定,计算员工在合同期内应得的绩效奖金。

③根据合同约定,计算员工在合同期内应得的津贴补贴。

④将上述三项相加,即为员工应得的绩效工资。

三、特殊情况下的绩效工资计算

  1. 员工试用期解除合同:在试用期内,员工解除合同,此时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如下:

(1)根据合同约定,计算员工在试用期内应得的绩效奖金。

(2)根据合同约定,计算员工在试用期内应得的津贴补贴。

(3)将上述两项相加,即为员工应得的绩效工资。


  1. 员工因工伤、疾病等原因解除合同:员工因工伤、疾病等原因解除合同,此时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如下:

(1)根据合同约定,计算员工在合同期内应得的绩效奖金。

(2)根据合同约定,计算员工在合同期内应得的津贴补贴。

(3)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计算员工因工伤、疾病等原因应得的赔偿金。

(4)将上述三项相加,即为员工应得的绩效工资。

总之,在解除合同时,绩效工资的计算应遵循公平、合理、合法的原则。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员工计算应得的绩效工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员工也应了解自己的权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高潜人才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