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含泥量对拌和性能有何影响?

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等优点,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机制砂的含泥量对其拌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机制砂含泥量对拌和性能的影响。

一、机制砂含泥量的概念

机制砂是指由天然石料或工业废料经机械破碎、筛分等工艺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颗粒。机制砂的含泥量是指其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它直接反映了机制砂中泥质的多少。

二、机制砂含泥量对拌和性能的影响

  1. 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机制砂含泥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这是因为泥质颗粒具有较小的比表面积和较差的颗粒形状,难以与水泥浆体形成良好的粘结,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此外,泥质颗粒还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微裂缝,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1. 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机制砂含泥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泥质颗粒在混凝土中容易吸水膨胀,从而引起混凝土的开裂、剥落等问题。同时,泥质颗粒还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使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出现裂缝和剥落。


  1. 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机制砂含泥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泥质颗粒在混凝土中会形成絮凝结构,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此外,泥质颗粒还会吸附水泥浆体中的部分水,使混凝土的坍落度降低,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1. 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

机制砂含泥量过高,会使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降低。泥质颗粒在混凝土中容易形成微裂缝,导致混凝土在受力时出现裂缝。此外,泥质颗粒还会降低混凝土的拉伸强度,使混凝土在受力时更容易发生裂缝。

三、降低机制砂含泥量的措施

  1. 优化破碎工艺

在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优化破碎工艺可以有效降低含泥量。例如,采用冲击破碎、锤式破碎等工艺,可以提高破碎效率,减少泥质颗粒的产生。


  1. 严格筛分

在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严格筛分可以有效去除粒径小于0.075mm的泥质颗粒。筛分过程中,应选用合适的筛孔尺寸,确保筛分效果。


  1. 添加外加剂

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降低泥质颗粒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例如,使用减水剂、泵送剂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坍落度损失。


  1. 控制水泥用量

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适当增加水泥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增加水泥用量还可以降低泥质颗粒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四、结论

机制砂含泥量对拌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降低机制砂含泥量,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控制机制砂的含泥量,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猜你喜欢:浮选专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