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翻译策略文献综述
广告翻译策略文献综述
广告翻译策略的研究在学术界是一个活跃的领域,尤其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广告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以下是对广告翻译策略文献的综述,按照时间顺序组织,并突出一些关键的研究点和理论框架。
广告翻译策略研究概述
双关语应用:双关语是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词语的多重含义创造幽默或引人深思的效果。例如,"Start Ahead" 翻译为 "成功之路,从头开始",既传达了产品的特性,又增加了广告的吸引力。
目的论(Skopos Theory):目的论为广告翻译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该理论突出了翻译的社会交际功能和创造性,认为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手段。
创造性翻译:广告翻译中的创造性体现在对原文的重新解读和表达,以适应目标文化的需求和读者的期待。
文化适配:翻译时要考虑目标文化的习俗和偏好,避免文化冲突,实现精准的文化适配。
地道表达:使用地道的表达方式,让广告听起来自然流畅,增强广告的真实感。
情感传递:保持原作的情感色彩和故事背景,以引发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重要文献回顾
丁喜慧(2019):基于目的论的商业广告翻译策略分析。
郑燕梅(2010):从“目的论”角度看广告翻译的顺应。
李俊婕、 黄睿、 王蕾(2008):浅析商业广告的创造性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