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含泥量标准有哪些执行要求?
字数:1225
在我国建筑行业,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机制砂的生产过程涉及多个环节,若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机制砂含泥量超标,影响建筑质量。因此,制定合理的机制砂含泥量标准并严格执行,对于确保建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制砂含泥量标准的执行要求。
一、机制砂含泥量标准
1.国家标准
根据《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的规定,机制砂含泥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1)细度模数小于2.3的机制砂,含泥量不大于3%。
(2)细度模数在2.3~3.7之间的机制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细度模数大于3.7的机制砂,含泥量不大于8%。
2.地方标准
部分省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机制砂含泥量标准。如浙江省《建筑用砂》(DB33/T 613-2014)规定,机制砂含泥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1)细度模数小于2.3的机制砂,含泥量不大于2%。
(2)细度模数在2.3~3.7之间的机制砂,含泥量不大于3%。
(3)细度模数大于3.7的机制砂,含泥量不大于5%。
二、执行要求
1.加强原材料管理
(1)选用优质的原料,确保原料质量。
(2)严格控制原料的含泥量,如发现原料含泥量超标,应立即停止使用。
2.优化生产工艺
(1)合理配置破碎、筛分、清洗等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2)采用高效、低耗的清洗设备,确保机制砂的清洁度。
(3)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定期检测含泥量,确保机制砂质量。
3.严格检验检测
(1)建立健全检验检测制度,对机制砂进行定期检测。
(2)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对不合格的机制砂,应立即停产整改,直至合格。
4.加强市场监管
(1)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机制砂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2)建立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机制砂质量监督。
(3)加强对砂石企业的培训,提高企业质量意识。
5.提高企业自律意识
(1)企业应自觉遵守国家及地方标准,确保机制砂质量。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3)积极开展质量改进活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总之,机制砂含泥量标准的执行要求贯穿于生产、检验、监管等多个环节。只有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才能确保机制砂质量,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磨矿专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