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的骨料级配有何要求?

机制砂的骨料级配有何要求?

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许多优点,如强度高、稳定性好、环保等。在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中,机制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要想充分发挥机制砂的优势,就需要对机制砂的骨料级配进行合理的设计。那么,机制砂的骨料级配有哪些要求呢?

一、级配范围

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的规定,机制砂的骨料级配范围如下:

  1. 细度模数:1.6~3.1。

  2. 粒径组成:0.15mm~5.0mm。

  3. 骨料含量:细度模数在1.6~2.5之间,骨料含量应控制在50%~60%;细度模数在2.5~3.1之间,骨料含量应控制在40%~50%。

二、级配曲线

  1. 级配曲线形状:机制砂的级配曲线应呈连续、平滑的曲线,无明显峰值和凹陷。曲线的斜率应适中,不宜过陡或过缓。

  2. 级配曲线宽度:级配曲线宽度应控制在1.5~2.5之间,过宽或过窄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3. 级配曲线高度:级配曲线高度应控制在0.5~1.0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三、细度模数

细度模数是反映机制砂粗细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规定,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细度模数应控制在1.6~3.1之间。

  2. 当细度模数小于1.6时,应适当增加粗骨料的含量;当细度模数大于3.1时,应适当增加细骨料的含量。

四、骨料含量

  1. 骨料含量应根据细度模数和混凝土设计要求进行确定。细度模数在1.6~2.5之间,骨料含量应控制在50%~60%;细度模数在2.5~3.1之间,骨料含量应控制在40%~50%。

  2. 骨料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工作性能差,强度降低;过低会导致混凝土空隙率增大,耐久性降低。

五、粒形系数

粒形系数是反映机制砂粒形的重要指标。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规定,机制砂的粒形系数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粒形系数应控制在0.7~1.0之间。

  2. 粒形系数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过低会导致混凝土工作性能差,强度降低;过高会导致混凝土空隙率增大,耐久性降低。

六、含泥量

含泥量是反映机制砂中杂质含量的重要指标。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规定,机制砂的含泥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含泥量应控制在1%~3%之间。

  2. 含泥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耐久性降低。

综上所述,机制砂的骨料级配要求包括级配范围、级配曲线、细度模数、骨料含量、粒形系数和含泥量等方面。在选用机制砂时,应根据混凝土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机制砂,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

猜你喜欢:搅拌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