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国标如何确保砂质稳定?

机制砂,作为一种替代天然砂的新型建筑材料,因其环保、可再生等优点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为了保证建筑质量,确保砂质稳定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我国对于机制砂的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中,对砂质稳定性的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以下是确保砂质稳定的一些关键措施:

一、原料质量控制

  1. 原料来源:机制砂的原料应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这些岩石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有利于提高机制砂的质量。

  2. 原料规格:原料的粒径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合理。通常情况下,原料粒径在0.6mm至20mm之间为宜。

  3. 原料质量:原料质量应符合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标准中的要求,包括含泥量、含粉量、含石量等指标。

二、生产工艺控制

  1. 破碎设备:破碎设备的选择和操作对机制砂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应选用性能稳定、磨损小的破碎设备,如颚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等。

  2. 筛分设备:筛分设备的作用是将破碎后的原料进行分级,以获得符合要求的机制砂。应选用筛网质量好、筛分精度高的筛分设备。

  3. 洗砂设备:洗砂设备用于去除机制砂中的泥沙和杂质,提高砂的洁净度。应选用洗砂效果好、能耗低的洗砂设备。

  4. 配比控制:在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料的配比,以确保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和级配合理。

三、质量检测

  1. 粒度检测:对机制砂的粒度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标准的要求。

  2. 含泥量检测:检测机制砂中的含泥量,确保其不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

  3. 含粉量检测:检测机制砂中的含粉量,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4. 压碎值检测:检测机制砂的压碎值,以评估其抗压性能。

  5. 磨损值检测:检测机制砂的磨损值,以评估其耐磨性能。

四、储存与运输

  1. 储存:机制砂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防尘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受污染。

  2. 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尘、防污染措施,确保机制砂的质量。

五、持续改进

  1. 技术创新: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机制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培训与交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加强与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经验。

  3. 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意识,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确保机制砂质稳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原料选择、生产工艺、质量检测、储存运输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机制砂的质量,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湿法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