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发展的历史

雅思(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简称IELTS)的发展历程如下:

1980年代初:

雅思考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初,当时全球范围内存在对于衡量非英语国家学生英语水平的需求,特别是那些计划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学习或工作的人。

1981年:

雅思考试首次推出,当年仅有4000人参加考试。

1987年:

英国文化协会协同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外语考试部委托英国爱丁堡大学开展IELTS的效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修改。

1989年:

国际英语语言测试系统(IELTS)开始投入运作,标志着雅思考试的正式诞生。

1995年:

推出重要改革措施,将阅读与写作部分精简为学术类和培训类两种类别,同时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移民局均采用IELTS作为其移民申请的语言要求。

2001年:

口语部分采用新题型,全球考生数超过200,000,中国考生数突破57,000。

2004年:

IELTS全球官方网站正式上线,英国文化协会代表中国雅思网络与中国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签署在中国合作举办IELTS考试的协议。

2007年:

雅思考试引入写作、口语的半分制。

2009年:

雅思推出20年,标志着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11年:

雅思考试在全球范围内共举办170万次考试,较之2010年增长12%,创下历史新高。

至今:

雅思考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不仅用于留学、职业资格认证,还成为移民申请的重要语言测试。

总结:

雅思考试自1989年诞生以来,经过多次改革和完善,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接受的英语语言测试体系。它不仅在学术和职业环境中评估非英语母语者的英语能力,还在留学、移民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