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与天然砂的混凝土抗冻性能如何?
机制砂与天然砂的混凝土抗冻性能比较
摘要:混凝土抗冻性能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混凝土的骨料类型对其抗冻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机制砂与天然砂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两种砂料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为混凝土生产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一、引言
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领域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与耐久性。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是指混凝土在反复冻融循环作用下,保持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能力。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其组成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混凝土的骨料类型对其抗冻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机制砂与天然砂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比较研究,分析两种砂料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二、试验材料与方法
- 试验材料
(1)机制砂:采用石灰石机制砂,细度模数为2.6,含泥量为1.5%。
(2)天然砂:采用河砂,细度模数为2.8,含泥量为1.8%。
(3)水泥:采用P.O 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4)水:自来水。
- 试验方法
(1)混凝土配合比:采用C30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用量为300kg/m³,水灰比为0.5,砂率取35%。
(2)混凝土试件制备:将水泥、机制砂、天然砂、水按配合比混合均匀,采用振动台振动成型,养护至28d。
(3)抗冻性能试验:将养护好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冻融循环试验,试验温度为-18℃,冻融循环次数为50次。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
- 抗冻性能试验结果
表1 机制砂与天然砂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结果
冻融循环次数 | 机制砂混凝土强度(MPa) | 天然砂混凝土强度(MPa) |
---|---|---|
0 | 49.2 | 48.8 |
5 | 45.6 | 44.2 |
10 | 42.3 | 40.1 |
15 | 39.1 | 36.5 |
20 | 35.8 | 33.2 |
25 | 32.5 | 30.0 |
30 | 29.2 | 27.5 |
35 | 26.0 | 25.0 |
40 | 23.8 | 22.5 |
45 | 21.6 | 20.0 |
50 | 19.4 | 18.0 |
- 试验结果分析
由表1可知,在相同的冻融循环次数下,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损失小于天然砂混凝土。这表明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优于天然砂混凝土。
(1)机制砂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特性
机制砂是由天然岩石经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制成的,其颗粒形状多为多边形,表面粗糙。这种颗粒形状和表面特性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2)机制砂的矿物成分
机制砂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等,这些矿物成分具有良好的耐冻性能。而天然砂的矿物成分较为复杂,含有较多的泥质、有机质等,这些成分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容易脱落,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3)机制砂的含泥量
机制砂的含泥量相对较低,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而天然砂的含泥量较高,容易在冻融循环过程中脱落,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四、结论
通过对机制砂与天然砂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比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优于天然砂混凝土。
机制砂的颗粒形状、表面特性、矿物成分和含泥量等因素对混凝土抗冻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混凝土生产与应用中,应优先选用机制砂作为骨料,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参考文献:
[1] 张晓峰,王洪波,刘志刚. 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材料学报,2015,18(4):565-569.
[2] 王志刚,李晓峰,刘志刚. 混凝土抗冻性能影响因素研究[J]. 建筑材料学报,2016,19(2):275-279.
[3] 陈国良,刘志刚,张晓峰. 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方法研究[J]. 建筑材料学报,2017,20(1):105-109.
猜你喜欢:高压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