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原来是什么样子

深圳,这个曾经的小渔村,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边陲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下面是一些关于深圳过去的样子:

70年代的深圳

深圳那时被称为宝安县,以田地和农田为主,基础设施欠缺,交通设施不发达。

当时主要依靠公路和水路进行交通,公路交通以市内乡村和城市间公路网络为主,水路交通则由深圳湾和盐田港等港口提供。

深圳市民出行和货物运输相对不便,但那时深圳充满活力和机会,吸引了许多有识之士前来发展和创业。

80年代的深圳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标志着深圳的快速发展开始。

经济发展迅速,高楼大厦开始拔地而起,交通设施得到改善,城市面貌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1982年,深圳翠竹苑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商品房之一,深南大道上建设中的电子大厦是当时的标志性建筑。

90年代及以后的深圳

深圳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亮点。

高楼林立,交通网络发达,现代化都市的轮廓逐渐形成。

关内关外的界限变得模糊,曾经的安检关口不复存在。

现在的深圳

深圳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与北上广齐名。

2022年,深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387.68亿元,位居一线城市之首。

深圳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不起眼的边陲地区,蜕变为全球知名的经济和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