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山作文

听山

居于山中,年长日深,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初次听山,是在一个孟春的黄昏。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织染着远远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意的林卉;残流涧,迂回曲折,涓涓淙淙。整个山间仿佛依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似一幅恬淡的墨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时年轻,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那是一个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化解心里的烦闷。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丽间骤然乌云密布。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上,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风,风过处,树叶枝梗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鸣叫;空中的鸟儿被风掠来拂去,东奔西突,急切而慌乱地寻找巢穴或可栖之处;从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中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声如金石相击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有如一首雄壮激越的音乐。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

你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高歌;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月升的恢宏与壮阔,以及它们所融汇成的一支高亢而又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

大山里处处充满情趣。许多情节曲折又令人瞩目。我听到了逶迤连绵山脉的倾诉。那些长在月光里岩石上的故事,把传说从深山老林送到江河湖海。啄木鸟从娘胎里就把自己定位在山里,出生后不久,便当上了林木的医生。“邦邦邦”清脆啄木声增加了山韵的音部,使之更加生动。逢春枯木上站立的啄木鸟俨然有了皇上的威仪。我时常听山泉淙溪的声响而从不迷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群山如黛围绕着我的家乡,蕴藏着我的童年岁月。听山,初次听到的山是母亲口中的“离天三尺,离水万丈,马上脱蹄,轿上脱顶,上难进,下难进”的观天嶂,高,险,陡。而我只缘身在此山下,却不识此山的真面目。在母亲闲暇之时,总喜欢缠着母亲讲故事,山下的人就喜欢讲山里的故事。如仙人脚印的仙人踏石,如棺材般的棺材石,没有嘴的老鹰……我对嘴老鹰石特别感兴趣。儿时同学们周末活动都喜欢去登山,我一直向往猴筋石,而却至今还没去过。每年春分前后,村后的山总会有一种鸟发出悲凉的声音“哥哦哥哦”,似乎一个迷路的孩子在呼唤哥哥,在空旷的山谷里,回声阵阵,异常凄凉。传闻的一对无父无母的困难兄弟俩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哥哥每天一早就去山上挖木薯,回来蒸熟,把粗壮粉糯的那头木薯给弟弟吃,自己常常在厨房里吃剩下的又细又长的那头,而眼红的邻居不怀好意,对弟弟说:“你的哥哥呀,每次都在厨房里把好吃的木薯先吃了,留给你的都是那些不好吃的。”而这时弟弟却信以为真,对哥哥心怀恨意。就在一日哥弟两一起上山挖木薯时,弟弟心一横把哥哥推下悬崖。此后弟弟只能自己度日,当他吃上邻居所说的好吃的那一节又细又长的木薯时,瞬时恍然大悟,却悔恨不已,崩溃大哭,次日变成了一只鸟飞起,一直叫唤着“哥哦哥哦”。

听山在诉说着作文,春姑娘回来了,我家乡的山也跟着改变着。一朵朵美丽的小花儿,在身上撒了各种各样的香水,使自己散发着芬芳,扑鼻而来;穿上五颜六色的衣裳,把自己打扮的很美!花儿们在泉水旁边,看到了春姑娘在向他们招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