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设计的组成

植物景观设计主要由以下要素组成:

植物颜色:

颜色可以改变真实物体的三维视觉大小,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景观深度。亮色调如红、黄、橘红等使物体显得更显眼突出,使物体视觉上趋近;冷色调如绿色、蓝色、紫色使物体视觉上趋远;灰色、黑色属中性色彩,最适合做亮色调的背景底色。

植物大小:

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空间特征。包括乔木、灌木等。植物大小要素是一个具有变化特征的要素,设计时必须考虑植物成熟时和初植时的大小。

植物形状与形态:

包括球形、伞形、垂枝形、尖塔形、纺锥形、圆柱形、自由形等。形状极端的植物应作孤植而不是群植,如老树桩、垂柳、龙爪槐、龙爪柳等。

线条与质地:

几何线条与形状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组织手法。直线表现强烈的方向性、运动性,常用竖直或水平线状的植物群来引导视线;曲线使景观带有更多自然、温和、飘逸的效果。质地为植物外在所具有的粗糙或精细表象和整体气质的综合表现。

植物配置的原则:

包括多样与统一原则、孤植、列植、对植、丛植、片植、群植、混植等。多样与统一原则强调在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使植物景观形式美基本构景原则。

植物配置的类型与布局:

包括密林、线状的行道林、孤立的大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花镜等。选择与布局设计需要从整体景观结构的布局和功能的需要出发。

植物的功能:

包括完善功能、统一功能、强调功能、识别功能、框景功能等。通过不同植物的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景观效果和功能需求。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这些要素相互组合,形成具有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并随时间与空间动态变换。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要素,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