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轨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如何?

对轨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研究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对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因其具有粒度均匀、级配合理、杂质含量低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轨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的机制砂,其颗粒级配的研究对于提高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对轨机制砂的颗粒级配进行探讨。

二、对轨机制砂的制备方法

对轨机制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破碎法:通过破碎设备将天然砂石进行破碎,得到所需粒度的对轨机制砂。

  2. 混合法:将不同粒度的天然砂石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得到所需粒度的对轨机制砂。

  3. 激光选矿法:利用激光技术对天然砂石进行选矿,得到所需粒度的对轨机制砂。

  4. 水力分级法:通过水力分级设备对天然砂石进行分级,得到所需粒度的对轨机制砂。

三、对轨机制砂的颗粒级配

  1. 粒度分布

对轨机制砂的粒度分布主要取决于制备方法和原料的粒度。一般来说,破碎法制备的对轨机制砂粒度分布较宽,混合法制备的对轨机制砂粒度分布较窄。激光选矿法和水力分级法制备的对轨机制砂粒度分布介于破碎法和混合法之间。


  1. 级配曲线

对轨机制砂的级配曲线是描述颗粒级配的重要指标。级配曲线通常采用累计筛余曲线表示,即以筛孔尺寸为横坐标,累计筛余量为纵坐标。对轨机制砂的级配曲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1)曲线应连续,无明显断点。

(2)曲线应呈抛物线状,峰值位于中值粒径附近。

(3)曲线应满足工程要求,如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的颗粒级配要求。


  1. 中值粒径

中值粒径是指对轨机制砂中50%的颗粒小于该粒径,50%的颗粒大于该粒径。中值粒径是评价对轨机制砂粒度分布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中值粒径越小,对轨机制砂的细度越好。


  1. 粗细度模数

粗细度模数是反映对轨机制砂粗细程度的一个指标。粗细度模数越大,对轨机制砂越粗。粗细度模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Mx = (D60 - D10) / 2.345

式中,D60为60%的颗粒小于该粒径,D10为10%的颗粒小于该粒径。

四、对轨机制砂颗粒级配的影响因素

  1. 原料粒度:原料粒度是影响对轨机制砂颗粒级配的主要因素。原料粒度越宽,制备的对轨机制砂粒度分布也越宽。

  2. 制备方法:不同的制备方法对对轨机制砂的颗粒级配有较大影响。破碎法制备的对轨机制砂粒度分布较宽,混合法制备的对轨机制砂粒度分布较窄。

  3. 破碎设备:破碎设备的类型和性能对对轨机制砂的颗粒级配有较大影响。如颚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等。

  4. 分级设备:分级设备的类型和性能对对轨机制砂的颗粒级配有较大影响。如振动筛、水力分级机等。

五、结论

对轨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对其在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对轨机制砂的制备方法、颗粒级配、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为对轨机制砂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工程需求和原料特点,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和设备,以确保对轨机制砂的颗粒级配满足工程要求。

猜你喜欢:金元素在线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