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铜火锅历史简介
新绛铜火锅,也被称为“火碗”,是 山西省新绛县的一道传统特色美食。它的制作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川渝火锅和老北京涮锅,主要特点是将各种经过煮、蒸、炸、炖的红烧猪肉、酥肉、马莲、排骨、油炸肉丸及粉条、海带、豆腐、白菜等菜肴,一层层铺在铜火锅中,然后浇上高汤,以木炭为燃料,边煮边吃。
新绛铜火锅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晋南地区作为商贸中心,吸引了来自四川和陕西的商人,他们带来了当地特色的铜火锅,并与本地食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新绛县铜火锅。
这种火锅不仅保留了木炭火锅的原汁原味,而且营养均衡、鲜香绵嫩、鲜而不燥、入口窜香、回味悠长。新绛铜火锅的锅腹大,能容木炭多,且不飞灰,底部的铁箅子能通风供氧,保证炭火燃烧,锅内总是一种沸腾状态。人们从头吃到尾,菜、肉都是热腾腾的。在食用过程中,需要多次添加高汤,使锅内的菜和肉越煮越香,汤也越熬越好喝。
新绛人吃铜火锅时,喜欢点一个馒头,在铜火锅烧得火旺时,把馒头放在出火口,这样不仅能调控火力,还能烤出焦黄脆口的馍片。每人分得一块,就着菜肉吃,更是满口留香。
总的来说,新绛铜火锅是一款具有丰富历史底蕴和独特地方特色的美食,深受当地人民和游客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