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都有什么主义

景观设计中存在多种主义,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主义及其特点: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景观设计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它强调功能理性主义,认为“形式追随功能”。这一流派的景观设计师从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中吸取了大量思想,形成了与传统园林截然不同的现代主义园林风格。现代主义景观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并追求简洁、功能性的设计。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是对现代主义简约风格的反应。它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反对现代主义的形式服务于功能,强调设计的人性化与个性化。后现代主义景观关注文脉、隐喻和形象,是多种文化的混合物,没有明确的概念。这一流派的景观设计师如乔治·哈格里夫斯、安德烈·高伊策、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等,他们的作品中都含有后现代主义元素。

极简化主义

极简化主义风格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风格,放弃所有色彩,结构元素表面通常为暗淡的黑色或金属色。这种风格的产品在视觉上的特征主要体现为简单结构和很少的装饰,具有反美学的特点。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凌驾于现实主义之上,强调无意识形态的设计形式。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了许多超现实主义作品中的形状,如卵形、肾形、阿米巴曲线等,代表作品包括托马斯·丘奇的“加州花园”。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起源于19世纪,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创立。虽然它主要是一种语言学理论,但其在景观设计中也有应用,强调设计中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大地艺术

大地艺术是由“极少主义艺术”发展而来,主张返回自然,以大地作为艺术创作对象。大地艺术家在工业废弃地上进行艺术处理,创造特色鲜明的滨水公园等作品,如拜斯比公园。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是古典与现代的结合,追求神似而非仿古。这一风格的景观设计师运用现代材质及工艺,演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精髓,使作品具有典雅、端庄的气质和时代特征。

加利福尼亚学派

加利福尼亚学派的特征是简洁的形式、室内外直接的联系、可布置花园家具的硬质表面等。该学派借鉴了日本园林的一些特点,强调本土的、时代的和人性化的设计,满足舒适的户外生活需要。

瑞典斯德哥尔摩学派

该学派旨在用景观设计打破城市构筑物,形成城市结构中的网络系统,为市民提供必要的空气和阳光,创造独特的识别特征和消遣空间。

生态主义

生态主义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通过生态技术进行景观实践,如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的改造,保留工业景观并采用生态技术。

这些主义在景观设计中各有其独特的理念和表现形式,设计师可以根据具体项目需求选择适合的主义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