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景观设计要素
医院景观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条件,以确保既美观又实用,同时满足患者、医护人员和家属的需求。以下是一些关键条件:
选址与基地选择
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环保评估的要求。
基地应交通方便,宜面临2条城市道路,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环境应安静,远离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同时不应临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地形宜规整,适宜医院功能布局,并有足够的绿化规划。
总平面设计
功能分区应合理,洁污、医患、人车等流线组织清晰,避免院内感染风险。
建筑布局应紧凑,交通便捷,方便管理,减少能耗。
病房应能获得良好朝向,并有足够的绿地供患者康复活动。
废弃物处理应妥善安排,符合环境保护法规。
环境设计
充分利用院区地形布置绿化景观,提供供患者康复活动的专用绿地。
对绿化、景观、建筑内外空间、环境和室内外标识导向系统进行综合性设计。
病房建筑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和卫生间距要求,不宜小于12米。
医疗用地内不得建职工住宅。
无障碍通行
设计平缓的坡道代替台阶,通道宽度要足够容纳轮椅和担架通过。
设置遮阳设施,为医护人员提供休息和交流的户外空间。
提供足够的等候空间,如带有雨棚的露天长廊,方便家属休息等候。
功能需求
合理规划道路系统,确保急救通道畅通无阻。
植物选择要考虑其对康复的积极作用,如松柏类植物释放的芬多精具有杀菌、抗炎作用。
设计康复锻炼区域,配备简单的康复器械,方便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
可持续性和环保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和花卉,减少对水资源和化肥的需求。
注重植物的保护和绿化的可持续性。
景观小品与文化景观
设计具有实用功能的景观小品,如休息座椅、垃圾桶、导视标牌。
设计纯观赏性的景观小品,如雕塑和文化景观,展示医院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水体应用
在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适当的水景以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
空间多样性
提供不同类型的空间和活动场所,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和喜好。
在设计中考虑美学原则、生态保健功能以及与医疗场所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条件,可以创造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医院景观,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康复体验,同时满足医护人员和家属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