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铜官窑简介

长沙铜官窑,也被称为铜官窑或长沙窑,是中国唐代著名的三大出口瓷窑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石渚湖附近。它以生产釉下多彩陶瓷而闻名,是世界陶瓷史上的一大创新。

基本概况

历史沿革:长沙铜官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历经约200多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地理位置: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彩陶源村,靠近石渚湖。

文化意义:长沙铜官窑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的发源地,对研究唐代的诗词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工艺特色

釉下彩陶瓷工艺:长沙铜官窑的瓷器在青釉下加绘彩色花纹,突破了当时单色青釉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唐以后的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

装饰艺术:长沙铜官窑将书法、绘画、雕塑、诗词歌赋、谚语及产品广告等融入陶瓷装饰艺术中,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艺术。

出口贸易

贸易范围:长沙铜官窑的瓷器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还远销至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西亚、北非、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长沙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遗址保护

保护状况:自1956年被发现以来,长沙铜官窑遗址出土文物已过万件,2006年核心保护区面积达到680000平方米,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开放

遗址公园:2012年6月,长沙铜官窑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旅游景点。

长沙铜官窑以其独特的陶瓷艺术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确立了其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