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为什么称陕
陕西简称“陕”的由来主要与 历史沿用和地理特征有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历史沿用
周朝时期: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巩固新建立的周王朝统治,将天下分为左右两部分进行治理,自陕地以东由周公负责,自陕地以西由召公负责,二人分陕而治。这个陕就是古地名陕原(也就是河南省陕州区一带的地方),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后人就称陕原以西地区为“陕西”,现在陕西特指陕西省。
宋朝和元朝:宋朝时,在现在的陕西地区设置了陕西路,元朝也设陕西行省。从那之后,陕西的名称一直没有变动。时间久了,大家也就习惯把陕西简称“陕”了。
地理特征
陕字的本义:“陕”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其本意为“夹峙”,即两山之间。而陕州地处中原与西北的交界之地,是南北往来的必经之路,因此被称为“陕隘”。这里的“陕”,取自“狭窄”之意,形容的是陕州地势险要,如同天然的屏障,扼守着通往中原的要道。
地理名称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陕隘”逐渐演变成了“陕州”的称呼,而“陕”字也就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代名词。周平王将陕地赐予秦国,并任命秦庄公为“西陲大夫”。从此,陕西地区便有了“陕”的简称。
综上所述,陕西简称“陕”主要源于历史上的“周召分陕”事件以及地理特征。这个简称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中心逐步向西迁移的历史脉络,也彰显了陕西在中国历史文化版图中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