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什么书院吗
杭州的书院自唐代始,至清代到达极盛,前前后后总共出现了约31所,其中以敷文书院(今万松书院)、崇文书院、紫阳书院、诂经精舍四大书院最为著名。
敷文书院(万松书院):
位于西湖南缘凤凰山万松岭,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曾名太和书院、敷文书院,是明清时杭州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文人汇集之地。万松书院是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恋之处。
崇文书院:
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位于西湖跨虹桥西。清朝巡盐御史叶永盛每逢春秋公务之闲暇,召集徽州籍子弟聚于跨虹桥西的湖面画舫中,现场出题考课,然后命各舟荡漾分散,称为“舫课”。叶永盛调离之后,徽商在跨虹桥西建院舍,称“紫阳崇文书院”。清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南巡,题榜“崇文”,遂更名为“崇文书院”。
紫阳书院:
原名紫阳别墅,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间(1703年),由两浙都转盐运使高熊征及盐商汪鸣瑞等捐资建造,初名“紫阳别墅”,主要招收商人子弟。咸丰十一年(1861年),院舍毁于战乱。同治四年,得以重建,更名为“紫阳书院”。
诂经精舍:
是清代嘉庆时期的著名书院,地处浙江杭州府治孤山之阳,左三忠祠,右照胆台,面对西湖。它是由清代阮元于嘉庆六年(1801年)正式创建。
求是书院:
是浙江近代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初名求是书院,几经更名,1928年改名为“国立浙江大学”。求是书院由杭州知府林启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创办。
敬一书院:
始建于清康熙乙丑年二十四年(1685年),创建者是当时的浙江巡抚赵士麟。敬一书院每初一聚集绅士、耆老及有名望之辈,切磋学问。月十五则由儒师讲学。
这些书院不仅是古代学子求学的地方,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