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控制点大小
测绘控制点的大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为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测绘的目的、区域的大小和形状、地形的复杂性、相机像素大小、飞行高度以及是否使用差分GPS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考虑因素和建议:
布设原则
规则矩形和正方形:小面积区域最少布设5个控制点,包括航飞区域内4个角各一个和区域中间一个;大面积区域则相应增加控制点。
不规则图形:根据地形来布设控制点,确保控制点能均匀覆盖整个测区。
带状、河道、公路等区域:常采用“Z”字型打法,即垂直于带状两边各两个控制点,带状区域中间一个控制点。
机型控制点布设
相机像素大小:像素越高,布设控制点的密度越小。
飞行高度:飞行高度越低,布设控制点密度越大。例如,飞行高度600m左右的区域,建议每平方公里布设1-2个点。
差分GPS:带PPK(后差分系统)的飞机布设控制点数量比不带PPK的飞机减少80%以上,但飞行距离和所架设的静态基站间直线距离应保持在10km之内。
建议
不带差分GPS:每平方公里4-5个点。
带差分GPS:每平方公里1-2个点,并呈现九宫格米字形分布。
建筑总平面控制点
控制点数量与建筑的大小、形状、复杂程度及测绘要求有关,通常需要在20个以上,以保证测量精度和绘图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