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礼仪
小学生课堂礼仪
小学生课堂礼仪是维护课堂秩序、尊重教师和同学的重要行为准则。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课堂礼仪要求:
课前准备
值日生:负责清理黑板,整理讲台,确保无粉笔灰。
学生:提前准备好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并放在课桌左上角。
上课礼仪
准时到校:学生应准时进入教室,若迟到,应先喊“报告”并等待允许进入。
课堂秩序:上课铃响后,学生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允许后方可坐下。
听讲: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独立思考,并做好笔记。
发言:老师提问时,应先举手,得到允许后发言,发言时要立正、声音清晰、使用普通话。
手机礼仪:手机调至震动或关闭,避免在课堂上响起。
下课礼仪
下课铃响:若老师未宣布下课,学生应继续听讲,下课铃响后,全体同学起立与老师道别。
离开教室:老师离开后,学生方可离开。
服饰仪表
着装要求:穿着应合体、适时、整洁、大方,并考虑场合。
尊师礼仪
问候:进出或上下楼梯时主动向老师问好。
敲门:进老师办公室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
尊重:不随意翻动老师物品,不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发表负面评论。
其他注意事项
不随意走动:课堂上应专心听讲,不吃东西,不随意离位走动。
小组合作:参与小组讨论时,应积极参与,不说闲谈。
以上礼仪规范有助于营造一个有序、尊重他人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