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所需知识
测绘是 测量和地图制图的简称,涉及获取地球形状、重力场、自然和社会要素的位置、形状、空间关系、区域空间结构的数据,以及将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分析或综合后表达和利用的形式。以下是一些测绘必备知识:
基础测绘
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
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
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
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基础地理信息
表述地表之上居民地、交通网、水系、植被、行政区划界线、地理名称、地貌形态、大地测量控制网点等普通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及属性信息。
基本地图
列入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系列,按国家统一成图技术标准测制或编制的,以模拟或数字形式表达基础地理信息的普通地图。
基础测绘成果
包括基础控制测量数据、基础航空影像、卫星遥感影像、基本地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等承载基础地理信息的测绘成果。
基础测绘设施
包括永久性测量标志、测绘仪器及作业装备、计算机软件、硬件及网络等基础设施,用于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发等工作。
测量坐标系
1954北京坐标系:基于原苏联普尔科沃为原点的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的验潮资料计算确定的平均海面为基准面。
1985国家高程基准:以青岛验潮站1952-1979年验潮资料计算确定的平均海面为基准面。
WGS-84坐标系:一种国际上采用的地心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地球质心。
编码与标识码
编码:将信息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的过程。
标识码:在要素分类的基础上,用以对某一类数据中某个实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标准化
测绘工作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划,确保成果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3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卫星信号精确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三维坐标。
遥感(RS):通过卫星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
4D技术
数字高程模型(DEM):以数字形式表示地形高度信息。
数字正射影像(DOM):经过正射投影处理的影像图。
数字线划图(DLG):以数字形式表示地物的边界和位置信息。
数字栅格图(DRG):以数字形式表示连续的表面信息。
地形图
按一定比例,经过综合取舍,在图纸上按规定的符号和表示方法描绘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正射投影
将地面点沿铅垂线投影到投影面上,保持投影前后图形的角度不变。
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
水准面:水在静止时的表面。
大地水准面:与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水准面,是描述地球形状的重要物理参考面。
地球椭球体
地球的形状接近于一个两级稍扁的旋转椭球体,作为大地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准。
这些知识是测绘工作的基础,对于理解测绘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至关重要。